轨枕作为轨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,位于钢轨和道床之间,主要功能为:承受来自钢轨的各向压力并均匀分布于道床,保持轨道几何形位,抵抗纵横向位移。传统的轨枕因材料不同可分为木枕、钢枕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。其中木枕很早开始使用,全世界已铺设超过25亿根。木枕具有弹性高、易于加工、使用方便,但易腐蚀、难以保持轨道几何形位等特点。钢枕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,质量轻、寿命长,但绝缘性差、振动噪声大。1943年第1根钢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开始使用,因纵横向阻力大、使用寿命长而得到推广,但具有质量大、弹性差等缺点。为了增强轨枕的使用寿命,降低轨枕生产支出,减少轨枕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,逐渐开始研究复合轨枕。
1、防风沙轨枕:
该轨枕主要利用文丘里效应,通过增加承轨部位距离道床表面高度,使钢轨与承轨台组合而成的过流断面面积增大,有利于风沙通过间隙流动,缓解风沙沉积;同时,钢轨抬高,即使出现风沙沉积,掩埋钢轨的速率也得到降低;承轨台两端为圆台形,可减少风阻系数、道床积沙量,不影响捣固维修。在此轨枕基础上开发出防风沙轨道板,但当风向与轨道结构非正交时,文丘里效应减弱。南非于1989年开发出T型轨道结构,2008年应用于比亚沙漠和沙特阿拉伯。该系统安装和维修费用低,无道床脏污问题。
2、防飞砟轨枕:
在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,道砟在列车风荷载和道床振动共同作用下会离开道床,击打转向架、车体,导致两者损伤。同时,遗留在钢轨表面的道砟会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引起钢轨损伤。飞砟主要受列车车速、道砟粒径、密度、级配、轨枕的形状和布置影响。需要指出的是,在严寒地区,速度较低的列车因冰雪原因出现飞砟现象。目前,国内外针对飞砟采用的主要措施包括:优化道床断面、聚氨酯固化道床、优化道砟级配等。
通过对轨枕结构优化也能达到飞砟的效果。西班牙铁路管理局通过流体力学原理,研制出空气动力学轨枕。该轨枕顶部与侧面缓和过渡,无棱角,轨枕中部圆润凸起,道砟不易遗留在轨枕表面;轨枕与道床平顺过渡,减少台阶空腔绕流效应,降低风压分布30%以上。宽轨枕通过减少轨枕间距也可降低飞砟概率。
3、Y字型钢轨:
齿轨铁路是一种爬坡铁路,与普通铁路不同的是,在轨道中部铺设与钢轨平行的齿条,同时在列车下部安装与齿条相匹配的齿轮。该结构可克服黏着力不足的问题,增强爬坡能力,减少展线长度。
齿轨铁路轨道由齿条、钢轨、轨枕、道床、道岔、联结部件等组成,多应用于困难复杂的山地铁路。因此要求轨道结构在满足强度、刚度、稳定性的基础上,还要构造简单,维修工作量少。在列车运行过程中,齿条将纵向力传递到轨枕中部,然而普通预应力混凝土轨枕中部为薄弱环节,不适用于齿轨铁路。钢枕凭借轻质、便于运输、寿命长、有良好耐久性等特点,可应用于齿轨铁路。除常见的普通钢枕外,可采用其他形式钢枕。Y字型钢枕见下图,该轨枕结构由2根主钢梁和2根副钢梁组成;在1个扣件内,主钢梁与副钢梁相平行;主副钢梁由底部表面焊接的L型钢和顶部表面焊接的矩型钢连接。较传统钢轨枕,该轨枕纵横向阻力大,抗弯刚度大,适用于齿轨铁路。
道床横向阻力是无缝线路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,主要靠道砟颗粒滑移错动、重新排列并与轨枕表面摩擦产生。轨枕底部、侧部、端部均是提供横向阻力的重要部件,通过优化底部、侧部、端部外形可增加横向阻力,框架型、摩擦型轨枕因此应运而生。井国庆设计了3种框架型轨枕、付豪设计了3种摩擦型轨枕,并对框架型轨枕和摩擦型轨枕进行了横向阻力试验。试验结果表明:与普通条形轨枕相比,框架型轨枕很高可提高横向阻力37.8%;摩擦型轨枕可增加横向阻力10%~20%。
5、自动补砟轨枕:
轨道在未加载情况下,轨枕处于悬空状态,称为空吊板现象。日本为减少空吊板现象,研发出自动补砟轨枕。在轨下安装“沉降补偿装置”,该装置具有2个嵌套的盒子(即内盒、外盒)内盒的上表面与轨枕连接固定,外盒下部与道砟相接触。内盒中充满直径2 mm的钢球,当外盒下沉,在内、外盒之间形成空隙,钢球进入空隙使得轨枕(外盒)与道砟保持接触。
随着铁路的不断发展,要求轨枕在满足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具有特殊功能,从而使得线路在复杂环境中的运行安稳,如防风沙轨枕可延缓风沙地区风沙沉积和道床板结;同时,轨枕结构设计可处理线路运行中常见的安稳性问题,如防飞砟轨枕可降低飞砟风险和几率,Y字型钢枕应用于齿轨铁路,可提高齿轨铁路纵横向阻力等。随着未来铁路所面临的安稳问题和环境问题更加复杂,材料技术和轨道研究更加深入,将会出现更多的特殊功能轨枕。结合运营环境,对轨枕结构、材料进行优化使其满足所需功能,是未来轨枕设计的重要方向。
以上是犍为县华君水泥制品小贴士,希望有所帮助~